傳媒界朋友周一(4日)晚上已奔走相告鄭明仁離世的消息,據悉鄭明仁曾患淋巴癌,今年一度復發,經化療後康復。10月下旬,他曾因心跳加速入瑪麗醫院做手術,其後轉往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延至3日晚上因心臟病在該院離世。
鄭明仁是資深傳媒人,人稱「老總」,這是報界對於總編輯的通稱。鄭明仁中學就讀於李求恩紀念中學,1977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投身新聞工作30多年,先後任職多間傳媒機構包括電台及報館,由「執字粒」做到電腦植字再到電腦打字,是眾人前輩。08年浸大傳理系40周年慶祝活動中當選「傑出傳理人」40位得獎校友之一。2011年,57歲的鄭明仁提早退休後,一邊潛修歷史,一邊盡情買書,2015年獲頒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
雖脫離筆耕行業,但心癢難耐,鄭明仁仍然在書海暢遊,以書會友,嗜書如命的他,對於香港早期的三毫子小說、武俠小說、報章專欄、廟街文學、有作者親筆簽名的書本、作者手稿各類珍奇古物愛不惜手,豪擲千金,就像有鋪舊書癮深入骨髓甩也甩不掉。他退休後一心埋頭在舊書堆裏(編按:「在舊書堆裏」也是他在本社的專欄名稱),形容他退休後嗅聞舊書香好不快活,十分具象化。
書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鄭明仁在灼見名家最後一篇專欄稿,正是〈敬悼盧澤漢老師〉。引言中提到「盧澤漢(老師)退而不休,近年轉戰社區媒體,寫作不輟」、「盧老師今駕鶴西歸,但願他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享受他一生至愛的文學生活。」此處借花敬佛,借仁哥的說話祝他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埋首在舊書堆裏!
畢生浸潤在書卷墨香中的鄭明仁,無工一身輕之後,更加釋放天性,癡迷看書、藏書、購書、搶書,將心得寄存專欄文字中,亦有著述《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點紙咁簡單:趣談香港紙本收藏》(合著)。
家裏放不下的故紙堆,鄭明仁曾珍而重之地租下私人屋苑單位存放,後在北角城市花園開設「老總書房」、名正言順以書會友,名義上是販書,實際上是會同好,共嘗老書文字,天南地北,不亦樂乎。鄭明仁曾在本社發表過一篇題為〈熱愛香港文化的「南洋孖寶」〉的文章,記述他與兩位小友的緣分。一位是在新亞圖書舊書拍賣會舉牌快、出價狠,三幾個回合便把對手KO的蕭永龍,另一位是綽號光頭佬的許祥鐘(見下圖)。他說:「永龍特別喜愛金庸和西西,對劉以鬯先生早年小説有獨到見解。祥鐘則鍾情董橋。」永龍出版新書《南洋書話──香港、南洋、民國舊書刊記述》時,更邀請前輩鄭明仁替他寫序,彼此惺惺相惜。
行走的香港文壇歷史
鄭明仁鍾情舊書、舊雜誌,不光是收集廦好,更是他對舊物、對歷史的珍惜,而且他於1970年代已進入報業,他自己也成為文壇歷史的一部分。就像他記述本地行山達人陳溢晃,絕非紙上談兵,兩人於80年代初已經在訪問中結緣,當時鄭明仁以《成報》記者身份,走訪陳溢晃在旺角上海街開設的樓上小書店「正心」書店。陳溢晃離世前剛出版了最新一期的《旅行家》,內有〈正剛旅行隊成立51周年特輯〉,刊登了多張陳溢晃從青年到暮年的照片,冥冥之中似乎是在替自己的一生作總結,自此41年歷史的冷門書成絕響。這種參與其中,又是歷史見證人,又是收藏家,又是紀錄者的多元享受,相信只有局內人才能體會到。
2023年11月,《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剛慶祝完創報120周年紀念,鄭明仁撰文指它是香港至今依然䇄立的最長壽報紙,但比起在1974停刊的《德臣西報》(The China Mail)還差9年,要活到2032年才能取代其成為歷史一哥。據他考古,香港第一份英文報紙Hong Kong Gazette(譯名《香港公報》或《香港鈔報》)1841年5月1日創刊,即是香港報業截至2023年已有182年歷史。英軍侵佔香港後12年才有第一份華文報刊《遐邇貫珍》(月刊),截至1865年香港才正式擁有第一份華文日報《香港中外新報》,在此之前,完全是英媒主導輿論場。
歷史不分雅俗,盡心保存老香港風貌
今年7月份,鄭明仁開開心心地在專欄公布,得友人割愛,新入藏5套漫畫版金庸武俠小說,包括潘飛鷹繪圖的《雪山飛狐》(一套5本)和《飛狐外傳》(9本),全部是上世紀60、70年代作品,書況保持良好,開心到難以形容。鄭明仁的收藏不分雅俗,倪匡傳世的第一本四毫子小說《玫瑰紅》,他也有收藏。他引用倪匡著作版本專家王錚研究所得,倪匡分別用筆名「倪裳」及「周君」寫下3本四毫子小說《玫瑰紅》、《歷劫花》和《玻璃屋》。這些都是倪匡當年匆匆忙忙寫下的搵食之作,但卻保留了舊日報章專欄的從業員歷史實況,是後世研究的珍貴素材。
2019年年底,鄭明仁把一整套TVB早年官方刊物《香港電視》周刊(第1期至第430期)捐給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這套承載着香港電視光輝年代的周刊合訂本,原為該刊首任執行編輯何源清珍藏合訂本,製作非常精美,據說全港只有6套,一直藏於北角模範邨何家,鄭明仁見到寶後多次求而不得,直到2018年2月某個下午,緣分來了,何太致電鄭明仁,表示丈夫離世,家中藏書要清走,決定將鄭明仁念念不忘的那套《香港電視》相贈。後來鄭明仁又扚起心肝,將整套歷史寶物、當年家家戶戶每周一本的彩色書冊,悉數捐給大學,心情想必像當年的何太一樣,內心捨不得,卻又為寶物能夠尋到好歸宿而釋然。
君子以飲食宴樂,恬然自守
鄭明仁在本社專欄中書寫過兩次世紀文壇飲食聚會,包括2024年1月退休傳媒人小圈子「快樂傳媒老是佛」聯乘慈善同學會活動,當晚10位老是佛輪流上台爆料兼提供藏品即席拍賣,現場反應非常熱烈。2月立春前夕,又與一眾食家、酒神、教授在中區紅棉餐廳享用星級名廚邵德龍精心炮製的「大風堂美食」,珍貴之處,不止是飽嘗口腹之慾,更是託了畫壇名宿張大千的福,將他留港期間在老友高嶺梅家中親自下廚的「大千菜」,借邵大廚之手重現江湖。
據鄭明仁在專欄中所說,高嶺梅11名子女大多品嘗過大千菜,其中包括五女高美慶和七子高錦。是次文化盛宴,是鄭明仁的美食家朋友,他戲謔為酒肉朋友的班哥多次請求高錦先生設計大千菜單,再邀邵大廚親手「復刻」的美食。當晚席上有兩人早年曾有緣跟張大千同枱食飯,其中一位是高美慶教授,她還記得當年大千美食的味道,大讚邵師傅初試牛刀已相當接近大千的水準。
鄭明仁一生鍾情歷史,是報界及香港早期文學的行走歷史書,啟發生長於香港尤其是殖民地年代的後輩,生活就是歷史,無分雅俗,每事都值得珍惜。老總,祝您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