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讀史觀勢》封面
《讀史觀勢》和《讀史論人生》是商務出版社為筆者在2017年初所出版的兩本書,是總結筆者這兩年來觀察世界大勢和人生取向的見解,兩者可以共讀,因為人生需要全知世界大勢結合,不知國運,哪知人運?而每一個國家和地區自有其國運和地運,其運程又被天命所支配。
說得有點玄,且看廿一世紀,科技無限進步,工作程序不斷在優化,一個聰明的科技改變,令大量工人和中層經理失去工作。另一方面,人類科技再強大,卻無法解決目前面對的問題,諸如恐襲、戰爭、宗教糾紛、價值觀分歧、思想形態隔閡。科技戰勝天命,只是人類的妄想,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但人也不過百歲,其間運程起伏,有福有禍有緣有怨,有成功有失敗,有富貴有貧賤,只有勤讀歷史,尤其中國的五千年歷史,其中發生的多項大事,才能多所啟發。
《論人生》的靈感來自兩封給兒子的書信,也就是給這個年代的青年人的信,筆者也無法兒子們有自發讀歷史的能力,只好替他們讀,將心得寫出來,公諸天下父母,也算是人生的修行吧!
書中寫人生三大觀察:
一、聚福緣,人生五福,萬事隨緣,要細品味書中所述的「人生六隨」。
二、「受得富貴,耐得貧賤。」兒子年青時常說:人生只求做個「普通人」,筆者曾在2002年出版的《教子經》(由天地圖書出版)討論當「普通人」之不易,當時筆者在洛杉磯工作,公司宿舍在比華利山,美國富人們的夢幻地址,那又豈是「普通人」所能居住的,所以每年夏季筆者都送他們回香港寄住在西灣河的老家,嚐一下「普通人」的生活,真正筆者成長的九龍城寨已經夷為平地,否則還可以了解香港60年前是甚麼一回事,身在福中不知福,因為戰後嬰兒們不願回顧當年,還是不讓子女們知道父母親歷的歷史。
三、「受得成功,耐得失敗。」人云:「失敗乃成功之母」,那是先苦後甜,還算易受,但成功後再失敗,更是難耐,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是現實。當過「富二代」,「職業二代」,再失去父蔭,才難受,現代父親何以缺席,母親何以焦慮,就是怕自己下台後,無人再俾面,子女起跑線跑得再好,到大學畢業,就可能失業了。戰後嬰兒年輕時,能大學畢業是天之驕子,尋一份工作為終身職,扶搖而上,因為運勢是向上的,人力供應是不足的,但到了今日,供養一個大學生,花費數百萬元,畢業要創造一份工才能上位,但創業多艱辛,但不是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保證子女一生無憂,做「富貴閒人」的,能不焦慮嗎?筆者在研究歷史過程中,參閱了近代四位史學家,錢穆、呂思勉、陳寅恪、陳垣作品,以前三者得益最多,此外,近世的林語堂,牟宗三(都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梁啟超的作品,亦多參考。
梁啟超,事業並不成功,退以為文,但教子卻極成功,值得學習。「無汗的錢」不能拿,擲地有聲,梁啟超一生在最亂世,中國國運極差,要知道自己的命,甚麼是天命。等待自己的命運來臨,當時的人都是無命靠運,才能運轉,因為當時運在西方,在歐美,人人想移民歐美,但美國卻有「排華法案」(1882至1943年),這是美國國運正濃之際,能去美國,風雲際起,排華法案過後60年的2012年,美國國會才通過道歉,由奧巴馬執行,這也是國運之轉也,這也是歷史,殘酷而公正的。
2016年的年度風雲詞是「超現實」,意義是「強烈不合理的現實,像夢一般。」所以英國「脫歐」,美國選出特朗普,德國有柏林卡車恐襲,法國有尼斯卡車恐襲(為什麼都是卡車,殺傷力大嗎?)西方的焦慮是此種事件,由何人?何時?何地?何因?何解?並無規律!並無底線!中國習俗說:這是「報應」嗎?百年前韓人安重根刺殺日本伊籐博文,不也是當年的恐襲嗎?百年之後的看法,為何有所不同,是今日看恐襲事件要三思的,單是譴責,只是政客行為!
2016年,世界在變,但變得好還是壞,要看天命,還要看運勢,2016年的漢字文化圈選字,海峽兩岸是「變」,台灣是「苦」(2015年是「換」),新加坡是「變」,馬來西亞是「貪」, 日本是「金」,韓國若選應是「劾」。西方若有漢字,法德是「恐」,英國是「脫」,美國是「怨」,到處是「黑天鵝」。但世界似乎改經習慣,股民更推波助瀾,將股市推上高峰,製造最大的「黑天鵝」!
西方哲學家談人生,說人生是若不安、焦慮、痛苦、虛無,不是「真實人生」。東方說這是「煩惱障」,筆者在書中詳談美國人的人生正是如此。個人主義(egoistic),物質主義(Materialism)和焦躁不安(restlessness),如今再加上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世界豈能不大亂。所以2017年漢字可能是「亂」,亦不稀奇。如何面對這個「亂」字,只是短期的,人生是長期的,亂中能取靜,諸葛亮「誡子」要「淡泊的明志,寧靜的致遠」,那是運程未到時的策略,唯有長期培養「自學能力和上進心」才是正確的。「時來天地齊使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豈只是英雄,筆者書中例子的帝王,大都「有命無運」,毫無自由可言,只因未能培養正確人生觀,看不清世界大勢,筆者這兩本書獻給天下正在苦惱的父母們和未定路向的青年們,開卷有益,是為禱!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