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百轉千迴 解執筆之謎

《細說紅樓夢》代序〈大觀紅樓〉之三

張愛玲極不喜歡後40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80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120回全本《紅樓夢》。

第77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寫晴雯之死,是《紅樓夢》全書最動人的章節之一。晴雯與寶玉的關係非比一般,她在寶玉的心中地位可與襲人分庭抗禮,在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第52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中,兩人的感情有細膩的描寫。晴雯貌美自負,「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像「林妹妹」,可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後來遭讒被逐出大觀園,含冤而死。臨終前寶玉到晴雯姑舅哥哥家探望她,晴雯睡在蘆席土炕上:

幸而衾褥還是舊日鋪的。心內不知自己怎麼才好,因上來含淚伸手輕輕拉他,悄喚兩聲。當下晴雯又因着了風,又受了他哥嫂的歹話,病上加病,嗽了一日,才朦朧睡了。忽聞有人喚他,強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方說出半句話來:「我只當不得見你了。」接着便嗽個不住。寶玉也只有哽咽之分。晴雯道:「阿彌陀佛,你來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這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着。」寶玉聽說,忙拭淚問:「茶在那裏?」晴雯道:「那爐台上就是。」寶玉看時,雖有個黑沙吊子,卻不像個茶壺。只得桌上去拿了一個碗,也甚大甚粗,不像個茶碗,未到手內,先就聞得油膻之氣。寶玉只得拿了來,先拿些水洗了兩次,復又用水汕過,方提起沙壺斟了半碗。看時,絳紅的,也太不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給我喝一口罷!這就是茶了。那裏比得咱們的茶!」寶玉聽說,先自己嘗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意而已。嘗畢,方遞與晴雯。只見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氣都灌下去了。

這一段寶玉目睹晴雯悲慘處境,心生無限憐惜,寫得細致纏綿,語調哀惋,可是「庚辰本」下面突然接上這麼一段:

寶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樣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處;今日這樣。看來,可知古人說的『飽飫烹宰,飢饜糟糠』,又道是『飯飽弄粥』,可見都不錯了。」

這段有暗貶晴雯之意,語調十分突兀。此時寶玉心中只有疼憐晴雯,哪裏還捨得暗暗批評她,這幾句話,破壞了整節的氣氛,根本不像寶玉的想法,看來倒像手抄本脂硯齋等人的評語,被抄書的人把這些眉批、夾批抄入正文中去了。「程乙本」沒有這一段,只接到下一段:寶玉看着,眼中淚直流下來,連自己的身子都不知為何物了……

晴雯(《細說紅樓夢彩繪紅樓人物畫》)
晴雯(《細說紅樓夢彩繪紅樓人物畫》)

定情物錯贈 顛覆大觀園衰落伏線

「庚辰本」對襲人、晴雯、芳官等人的描寫,也有可商榷的地方,我在課堂上都一一指出來討論過了,一些明顯的誤漏,也加以改正。例如第46回,鴛鴦罵她的嫂子是「九國販駱駝的」,當然應該是「六國」。第74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庚辰本」有一處嚴重錯誤。繡春囊事件引發了抄檢大觀園,鳳姐率眾抄到迎春處,在迎春的丫鬟司棋箱中查出一個「字帖兒」,上面寫道:

「上月你來家後,父母已察覺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閣,尚不能完你我之心願。若園內可以相見,你可以托張媽給一信息。若得在園內一見,倒比來家得說話,千萬,千萬。再所賜香袋二個,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萬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司棋與潘又安是姑表姐弟,兩人青梅竹馬,長大後二人互相已心有所屬,第71回「鴛鴦女無意遇鴛鴦」,司棋與潘又安果然如帖上所說夜間到大觀園中幽會被鴛鴦撞見。繡春囊本是潘又安贈給司棋的定情物,「庚辰本」的字帖上寫反了,寫成是司棋贈給潘又安的,而且變成二個。司棋不可能弄個繡有「妖精打架」春宮圖的香囊給潘又安,必定是潘又安從外面坊間買來贈司棋的。「程乙本」的帖上如此寫道:

再所賜香珠二串,今已查收。外特寄香袋一個,略表我心。

繡春囊是潘又安給司棋的,司棋贈給潘又安則是兩串香珠。繡春囊事件是整本小說的重大關鍵,引發了抄查大觀園,大觀園由此衰頹崩壞,預示了賈府最後被抄家的命運。像繡春囊如此重要的物件,其來龍去脈,絕對不可以發生錯誤。

「庚辰本」作為研究材料,是非常珍貴重要的版本,因為其時間早,前80回回數多,而且有「脂評」,但作為普及本,有許多問題,須先解決,以免誤導。

王熙鳳(《細說紅樓夢彩繪紅樓人物畫》)
王熙鳳(《細說紅樓夢彩繪紅樓人物畫》)

後四十回出自何人之手?

自「程高本」出版以來,爭議未曾斷過,主要是對後40回的質疑批評。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後40回的作者,長期以來,幾個世代的紅學專家都認定後40回乃高鶚所續,並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連串的爭論:後40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後40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80回,這樣那樣,後40回遭到各種攻擊,有的言論走向極端,把後40回數落得一無是處,高鶚續書變成了千古罪人。我對後40回一向不是這樣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後40回。首先我一直認為後40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

《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後40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麼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後成為一體。例如人物性格語調的統一就是一個大難題。賈母在前80回和後40回中絕對是同一個人,她的舉止言行前後並無矛盾。第106回:「賈太君禱天消禍患」,把賈府大家長的風範發揮到極致,老太君跪地求天的一幕,令人動容。後40回只有拉高賈母的形象,並沒有降低她。

《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是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充滿了對過去繁華的追念,尤其後半部寫道賈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哀憫之情,躍然紙上,不能自已。高鶚與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個人遭遇亦迥異,似乎很難由他寫出如此真摯個人的情感來。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後40回的續書者,後40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過罷了。其實在「程甲本」程偉元序及「程乙本」程偉元與高鶚引言中早已說得清楚明白,後40回的稿子是程偉元蒐集得來,與高鶚「細加釐剔,截長補短」修輯而成,引言又說「至其原文,未敢臆改」。在其他鐵證還沒有出現以前,我們就姑且相信程偉元、高鶚說的是真話吧。

賈府由盛轉衰 書寫文字質樸

至於不少人認為後40回文字功夫、藝術成就遠不如前80回,這點我絕不敢苟同。後40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對不輸前80回,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紅樓夢》前大半部是寫賈府之盛,文字當然應該華麗,後40回是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實後40回寫得精采異常的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主要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整本書像一座大廈牢牢撐住。如果兩根柱子折斷,《紅樓夢》就會像座大廈轟然傾頹。

第120回最後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峯。寶玉光頭赤足,身披大紅斗篷,在雪地裏向父親賈政辭別,合十四拜,然後隨着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聲禪唱,歸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睛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低昂。寶玉出家,並不好寫,而後40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弱質女流剛烈殉情

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斷痴情」,第98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峯,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黛玉夭壽、淚盡人亡的命運,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鋪排,可是真正寫到苦絳珠臨終一刻,作者須煞費苦心,將前面鋪排累積的能量一古腦兒全部釋放出來,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聰明的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來就是「詩魂」,焚詩稿等於毀滅自我,尤其黛玉將寶玉所贈的手帕上面題有黛玉的情詩一併擲入火中,手帕是寶玉用過的舊物,是寶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點點還有黛玉的淚痕,這是兩個人最親密的結合,兩人愛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決絕將手帕扔進火裏,霎時間,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漲成為一個剛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現,是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

後40回其實還有其他許多亮點:第82回「病瀟湘痴魂驚惡夢」、第87回「感秋深撫琴悲往事」,妙玉聽琴。第108回「死纏綿瀟湘聞鬼哭」,寶玉淚灑瀟湘館,第113回,「釋舊憾情婢感痴郎」,寶玉向紫鵑告白。

張愛玲極不喜歡後40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80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我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120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鑠今的文學經典鉅作。

林黛玉(《細說紅樓夢彩繪紅樓人物畫》)
林黛玉(《細說紅樓夢彩繪紅樓人物畫》)

本系列文章:
《紅樓夢》:說不盡的玄機
《紅樓夢》:真正的大觀園?
《紅樓夢》:百轉千迴 解執筆之謎

白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