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政治就像一場搶花炮遊戲

三國相爭,最後天下卻盡歸司馬懿。政治就像一場搶花炮的遊戲,第一個衝前的,往往不能笑到最後。沒有器量,千萬不要從政。

遠在加勒比海度假的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忽然宣布不參選。本來他一見國內局勢突變,即刻縮短行程,乘飛機回國,準備加入黨內選舉戰團。

約翰遜始終是重量級的魅力人物。YouGov調查發現,68%保守黨人覺得約翰遜有力再領導保守黨政府;相信印度人辛偉誠有此能力者,只有57%。

保守黨欠了辛偉誠的獎品

在政治上,經常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劇轉折。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或前人付出生命代價,其他人收割果實。不論古今中外,是常見之事。

上一次黨魁選舉中最為不忿氣者,當然是前財相辛偉誠。他明明高瞻遠矚,指出卓慧思的理財政策一定行不通。辛偉誠在牛津讀政治、哲學、經濟。卓慧思在牛津也讀同一科。辛偉誠認為,要解救英國經濟,不能現在減稅,否則英鎊必被擊沉。這一切,只需一個半月,就完全應驗。

若保守黨有一點道德原則,應該知道唐寧街10號首相府,是保守黨欠了辛偉誠的獎品。

若橫空殺出一個約翰遜要奪位。辛偉誠不會服氣。然而在約翰遜的角度,本來我做首相提拔了你,你卻因小事在背後向我插刀,忘恩負義,過橋抽板,這次回朝披褂再戰,是為了清理黨內你這個小人。

回到倫敦之後,夜晚見面3小時,兩個人談了什麼,無人知曉。但「肥波」似乎想通了,決定放一馬,不參選了。

以政治的成本考慮,下一次大選,保守黨無論現在誰做首相,大選的機會極大。倒不如現在忍忍,讓辛偉誠出馬。

天下盡歸司馬懿

黨爭到底誰對誰錯?辛亥革命積極參與武昌起義,並且將革命軍一路帶領殺到上海的,是同盟會的黃興。當時孫中山正在美國。

孫中山為革命奔走超過20年,反清起義,卻又集中在廣東沿海,每一次都不成功。湖南人黃興認為要在北方舉事,由武昌殺去上海,一舉成功。

孫中山在海外聽見消息,卻馬上回國摘取果實,最後人人記得孫中山,卻不記得黃興此人。

不過在辛亥革命之前 ,早有秋瑾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前赴,才造就了孫中山之後繼,登上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寶座。而相對於革命先烈,最後袁世凱又奪取果實而稱帝。

三國相爭,最後天下卻盡歸司馬懿。政治就像一場搶花炮的遊戲,第一個衝前的,往往不能笑到最後。沒有器量,千萬不要從政。

英國可以向全球示範:文化多元,可以體現到最高領袖的民主選擇,顯示英國選民有沒有足夠的胸襟,捧一個印度人做首相。尤其是救國的關鍵時刻,21世紀的邱吉爾面臨烏克蘭戰局,將這個歷史留名的機會,讓給一個印度人,是很大膽的新嘗試。

原刊於CUP媒體,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