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重返全球第三位,亞太區重登首位。在整體評分方面,香港上升8分,僅比第二名的倫敦差1分。新加坡就由今年3月的第三名回落至第四名。從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銀行業、資產管理、期貨市場、債券市場等多個指標分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前景亮麗,種種唱衰不攻自破。
近大半年來,「香港淪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謬論在國際輿論場上揮之不去,尤其是美國為打壓中國,動用不少媒體資源抹黑香港,散播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沒落的悲觀情緒,例如指香港新股上市業務跌出全球三甲,股市成交亦不理想、流動性大減,以此證明香港已喪失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站不住腳
近日中央推出提振經濟「組合拳」,港股價量齊升,成交量創新高,全球投資者正在大舉重返港股和內地A股, 畢馬威發布《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2024年第三季度回顧》報告指出,香港重新躋身全球五大IPO市場之列,香港第三季新股集資排名躍升至全球第四。內地經濟數據在近期推出的經濟刺激措施後,能夠有更強勁表現,將有助於吸引更多大型及超大型新股上市。現實反映,「香港淪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站不住腳。
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排名,各研究機構都有不同準則,當中有些因素較主觀,有些因素較客觀。有人或會問,香港是否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有什麼能耐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實,這可以從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銀行業、資產管理、期貨市場、債券市場等多個指標來衡量,這樣有利撇除主觀判斷,以客觀事實及數據分析香港是否夠資格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港股逾半交易資金非來自本地一,股票市場。香港股市市值排名全球十大之內,位居第八位(截至2024年3月),已經高過「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二的倫敦(第九位)。與新加坡股市比較,香港股市的市值是新加坡的數倍。
英國人口約有6,700多萬人,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主要服務歐洲市場。香港人口只有750多萬人,以750多萬人的財富,能否支撐全球第八大的股市?根據早前證監會統計數字顯示,香港股市有七成以上是機構投資者交易的,散戶佔比少於三成,散戶又分為本地及外地。如果以資金來劃分,香港股市一半以上的交易資金是非本地的。由此可見,香港的確是一個國際性股票交易市場。
二,外匯市場。全球外匯交易排名如下:倫敦、紐約、新加坡位列前三名,香港排名第四。在外匯交易方面,新加坡與香港的差距很小。港元與美元因聯繫匯率掛勾,加上香港的股票交易市場招徠四方資金,大部分股票交易以港元報價,本質上香港是一個半美元區;香港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七成以上離岸人民幣交易在香港進行,因美元、人民幣與港元的匯兌交易,使香港外匯交投有很大上升空間。
此外,港元有高度國際認受性。有人覺得香港只是一個城市,由一個城市發行的貨幣,國際認受性有限。但市民到東南亞等地旅行時都會發現,當地找換店通常會有港元直接兌換當地貨幣的匯率,這意味着即使不用攜帶美元現鈔,用港元也能兌換成當地貨幣。根據SWIFT統計,港元是世界十大交易貨幣之一,港元交易量比新加坡坡元的交易量更大。
三,銀行業。銀行業是百業之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怎可缺少蓬勃發展的銀行業?全球100大銀行有近八成在香港設有分行或辦事處,超過29家跨國銀行在港設置地區總部,對國際機構辦理銀行業務相當方便。國際性機構布局亞洲市場,通常會考慮在新加坡或香港設置地區總部。2018年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確實有部分歐美機構撤離香港,遷移到亞洲其他城市,例如新加坡。不過,在香港與新加坡設置地區總部,布局的目標市場有差異,香港主要以大中華區及東北亞市場為主,新加坡主力照顧東盟市場。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這是新加坡所沒有的。香港銀行業的「超級聯繫人」角色更重要,前景亮麗。
簡單低稅制 利資管業務發展
四,資產管理。這方面香港也具有明顯優勢,香港實行簡單低稅制,沒有遺產稅、股息稅、利息稅及資本增值稅等,對於拓展資產管理業務非常有利。根據證監會資料顯示,香港資產管理總規模已超過31萬億港元,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瑞士。早前瑞士銀行的研究報告更認為,香港有望於2027年後取代瑞士,成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中心。
究竟31萬億港元規模有多大?香港一年GDP大約是3萬億港元,香港管理資產總規模是GDP的10倍有多。資產管理的收益是看資產規模有多大,就算每年收取的管理費用只佔管理資產價值的1%,每年也能產生龐大的業務收益。
最重要的是,這些資產不是來自本地,而是來自世界各地。這種利用外來資產產生經濟效益的活動,對於香港經濟增長有很大裨益。特區政府近年大力發展的家族辦公室業務,就屬於資產管理業務,專門服務高端客戶。在資產管理方面,香港勝於倫敦及新加坡。
五,期貨市場。期貨市場中的金融期貨、股指期貨,在香港發展程度尚可。但實物期貨,香港發展程度就較遜色。因為香港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佔比很小。
通常商品期貨的參與者,除了投資及投機者之外,就是真實用家。實物期貨市場發展較好的地方,都鄰近生產基地。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產值幾乎佔全球產值的三分之一,香港發展實物期貨,大有可為。
六,債券市場。債券市場蓬勃發展,必須有重要產品交易,例如國債等政府債券。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大部分時間都錄得財政盈餘,有數千億財政儲備供特區政府運用,特區政府沒有誘因發行大量債券支持財政,使香港的政府債券市場規模不大。不過,近年香港在企業債的發展不錯,特別是綠色債券。從亞洲區排名來看,香港的企業債市排名已達到第四。
超越倫敦大勢所趨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第三,相差第二位的倫敦只有1分,未來香港有沒有機會超越倫敦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股市方面,香港股市的總市值已大大超越倫敦;在資產管理規模方面,倫敦已落後於香港;外匯交易方面,香港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因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香港作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人民幣在國際上使用進一步拓展,香港必然得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各界應有信心,不必被似是而非的謬論誤導。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