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中的英雄烈士

第三只眼睛看中國新秩序(五)之一

文化大革命這段荒謬又悲壯的歷史時期,青年思想的迷失留給後人深刻的教訓,而思想先驅者掙脫精神枷鎖的勇敢探索,寫下了尋求解放的熱血篇章,使那一段思想史不致留下令國人羞恥的空白。
封面圖片:中國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報(亞新社)
 
「一個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生物之群,一個有了偉大人物出現卻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奴隸之邦。」(這句話摘引自中國《解放軍報》2014年為第一個烈士紀念日寫的評論員文章。)當今中國社會,的確出現一股淡化烈士、醜化英雄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它與以反智文化為代表的次文化合流。我們需要反思的是:除了西化思想的影響和商品拜物教的衝擊外,當今的決策者與領導者有什麼也需要反思的地方,什麼是真正的當代英雄,什麼樣的人是民族的脊梁,掌舵人需要排選什麼樣的水手。

 

文革青年思想迷失

 
文化大革命這段荒謬又悲壯的歷史時期,「青年思想的迷失留給後人深刻的教訓,而思想先驅者掙脫精神枷鎖的勇敢探索,寫下了尋求解放的熱血篇章,使那一段思想史不致留下令國人羞恥的空白。」(摘引自北京大學印紅標博士專著《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青年思潮‧失踪者的足跡》前言。該書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文部分引用資料出自該書,在此致謝)。
 
文革元年1966年夏,我是16歲失學少年。我們家挨近派出所,夜晚總聽到淒厲的叫聲。一天,一個穿黃色的舊軍裝的中年人,嘴角一絲血跡,公安獨眼老鄭押着他。中年人聲音低沉:「法西斯,人民和歷史,將會清算你們!」老鄭冷笑扔一句話,「到市局有你好瞧。」一群小孩跟着哄笑。我當時感覺到他像個英雄,聯想的是熟悉的烈士詩抄,夏明翰的「帶鐐長街行,告別眾鄉親,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事隔50年,這一幕經常在腦海浮現。雖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後來是生是死,但使我永生難忘。
 

以死抗議文化大革命

 
1966年9月24日北京外語學院四年級學生王容芬致函毛澤東,全文如下:
 
尊敬的毛澤東主席:
 
請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名義想一想:您在幹什麼?請您以黨的名義想一想:眼前發生的一切意味着什麼?請您以中國人民的名義想一想:您將把中國引向何處去?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場群眾運動,是一個人在用槍桿子運動群眾。我鄭重聲明:從即日起退出中國共產黨青年團。致禮!
 
北京外國語言學院東歐語系德語專業一班學生
王容芬
1966年9月24日
 
王容芬學德語專業,接觸過反省納粹德國歷史的資料。她看到學院黨委書記被鬥爭,看到17歲就參加革命的陳教授夫婦以及校醫黃醫生夫婦不堪凌辱自殺。她參加1966年8月18日群眾大會,覺得林彪的講話與她聽過的希特勒講話錄音沒什麼區別。王容芬年僅19歲,覺得應豁出去了,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把信件抄送郵寄中共中央、團中央、中央團校等處。 發寄之前到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行注目禮,身揣信件德文譯文,邊走邊喝下四瓶敵敵畏殺蟲劑,向東交民巷使館區走去,期待以死抗議文化大革命的事情能讓世界知道。
 
王容芬被搶救沒有死,醒來發現躺在醫院,隨後被定為「現行反革命」,關進看守所。她被關押近10年,到 1976年1月8日才判無期徒刑。 1979年3月,北京中級法院為她的案子改正。釋放時宣讀宣判詞:「出於對林彪、四人幫的無產階級義憤……」王容芬立即聲明:「我沒有反四人幫,因為1966年根本還沒有四人幫。」王容芬自由後翻譯多部德文名著,包括馬克斯‧韋伯的著作,任職中國社會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1966年9月28日,上海青年工人劉文輝撰寫了批判文化大革命的文章《駁文化大革命十六條》,匿名郵寄全國14所著名大學。文章〈反對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譴責瘋狂迫害民眾,焚書坑儒推行愚民政策甚於秦始皇。 11月26日劉文輝被捕,1967年3月被判處並執行死刑,時年30歲。
 

入獄而成不了烈士

 
王容芬是英雄,雖入獄幸而成不了烈士;劉文輝被錯誤的政治審判處死,1982年經上海高院複查宣告無罪,撤銷原判,卻沒有烈士的桂冠。文革中雖思想罪處死者甚多,被黨和國家追認為烈士卻不多。文革最著名者的殉難者是女共產黨張志新。她對共產黨無限忠誠,對人民赤膽忠心。
 
1969年8月,她批評毛澤東,揭露林彪,為劉少奇喊冤叫屈,令文革政治暴發戶心悸。 1969年9月24日被捕入獄,先判無期徒刑後改死刑。1975年清明節前,先割喉後處極刑。 1978年10月營口市中宣布撤銷原判,平反無罪,1979年3月瀋陽市中院為她徹底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稱譽是中共優秀黨員,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中共遼寧省委也召開為張志新烈士平反昭雪大會。
 
遇羅克烈士因為發表《出身論》文章:「勇敢為因家庭出生而被侮辱、被歧視的青年爭取平等權利,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遇羅克五次上書毛澤東,均沒回音。他在1967年底寫的〈1968年讀書計劃〉中說:「從《出身論》一發表,我就抱定了獻身的宗旨。……歷史會看到,在躍進了一個時代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封建的意識還怎樣廣有市場,和它戰鬥會有多少犧牲。」幾天后,1968年1月5日被捕;他在獄中不向強權屈服,被以「現行反革命罪」判處死刑立刻執行。 1970年3月5日被害,年僅27歲。我在廣東汕頭市外馬路的大字報欄,看過《出身論》,大膽寫上支持字句。我相信習近平主席當年在北京也讀過《出身論》,聯繫自己父親習仲勳先生所受不公平的處境及自己也成了文革初期的另類,一定也頗有感觸。遇羅克烈士最可貴的精神在於獨立思考,不愧為文革當年青年思想解放的先驅,也開啟了包括王岐山先生在內的這一代知識青年的思想道路。文革結束,北京市中級法院宣告遇羅克烈士無罪,80年代的青年在向遇羅克烈士學習的宣傳運動中得益匪淺,廣受鼓舞和教育。
 

在劊子手前不屈節

 
安徽省和縣青年石仁祥是復員軍人,1968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這天,他致函中共中央和解放軍領導機關,列舉林彪28條罪狀,認為林彪絕不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讓他陰謀得逞,那麼國家就要變色,黨就要變成法西斯黨,中國不知何等悲慘! 
 
1969年1月8日,石仁祥被捕,仍堅持自己信念。 1970年被判處死刑,12日被害。臨刑前,他扔下鏗鏘有力的話語:「我個人在林彪豢養的劊子手面前,寧可犧牲,絕不屈節。 你們可以殺我,但若干年後,會證明我是對的。」時年,石仁祥29歲。文革後,中共安徽省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烈士。在瀕臨長江的一座山頂上,家鄉和縣為他興建了石仁祥烈士墓。
 

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