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開心散治抑鬱症

現代醫學對抑鬱症的治療並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中醫則另闢蹊徑,對抑鬱症類似的情志病防治有較好的療效。開心散則是一首治療中醫情志病的基本方,最早見於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西元652年),由人參、茯苓、遠志、石菖蒲四味藥組成,主治心氣不定、憂愁悲傷、神志不足、不眠健忘等症。
編按:本文另一作者顏露為香港科技大學中藥研究中心研究員
 
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病症,同時伴有失眠、記憶缺失、飲食失調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據報道,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個時期會出現抑鬱症症狀。若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持續兩周以上,並且沒有明顯改善,可確診為抑鬱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鬱症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患,並且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冠心病的第二大疾病。最為嚴重的是,抑鬱症患者不能適應社會,注意力下降,是自殺的高危人群。
 
現代醫學對抑鬱症的治療並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中醫則另闢蹊徑,對抑鬱症類似的情志病防治有較好的療效。開心散則是一首治療中醫情志病的基本方,最早見於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西元652年),由人參、茯苓、遠志、石菖蒲四味藥組成,主治心氣不定、憂愁悲傷、神志不足、不眠健忘等症。中醫理論認為,抑鬱的症狀主要是由於心脾兩虛,氣滯血淤,肝鬱脾虛導致情緒抑鬱,氣機不暢,思慮過度、心神失養,表現為情緒低落、多愁善感、悲觀厭世、失眠健忘、思維聯想緩慢、運動遲緩等症狀。藥王孫思邈基於抑鬱情緒的辨證論治,創造了開心散,具有「安神定志,益氣養心」的功效,用以治療抑鬱症狀。
 
中藥複方開心散(作者提供)
中藥複方開心散(作者提供)
 

開心散主治心氣不定 有助寧神定志

 
開心散中含有兩個藥對(藥對,即中醫臨床常用的相對固定的兩藥味的配伍組合),分別為:人參-遠志藥對,具有補益心氣的作用,用於由心氣虛引起的抑鬱或癡呆等症狀;石菖蒲-茯苓藥對,具有化濕利水的功效,可治療濕邪中阻引起的抑鬱或愚傻癡呆等症狀。基於這兩個藥對的配伍規律和辨證論治的原則,又衍生出了多種開心散處方。目前臨床常用的開心散處方有三種,它們主治有相似之處,但各有側重。開心散-652(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比例為1:1:25:50),出自孫思邈的《備及千金要方》,以茯苓為君藥,主治由濕邪中阻引起的好忘,並具有健脾安神之效;開心散-984(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比例為1:1:1:2),出自丹波康賴的《醫心方》,此方在以茯苓為君藥的基礎上增加了藥對人參-遠志的用量,在利濕的基礎上補益心氣,主治憂愁悲傷等症狀;定志丸-652(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比例為3:2:2:3),出自孫思邈的《備及千金要方》,以人參和茯苓為君藥,兩個藥對共同發揮作用,主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愈暮劇,或暮愈朝發。但是,基於這三種開心散的功效及配伍規律的研究並不十分明確,仍需深入闡釋。
 

初步揭開中藥配伍神秘面紗

開心散緩解慢性應激大鼠的抑鬱行為(糖水實驗)。(作者提供)
開心散緩解慢性應激大鼠的抑鬱行為(糖水實驗)。(作者提供)

 
前期研究表明,三種開心散均表現出一定的抗抑鬱作用。在慢性應激性抑鬱大鼠研究中,開心散可顯著緩解大鼠的抑鬱情緒,表現為提高抑鬱大鼠嗜糖水的能力。開心散可以提高抑鬱大鼠腦內興奮性神經遞質(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的水準,使其趨於正常。這些神經遞質各司其職,調控着快樂滿足、激情興奮等積極情緒。開心散還可以提高抑鬱大鼠腦內神經生長因數的合成和釋放,神經生長因數是神經元生長和發揮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同時對神經元還具有保護和損傷後再修復的作用。在細胞水準研究中,以茯苓為君藥的開心散-652和開心散-984可發揮類似神經生長因數的促進神經細胞的分化的作用;以人參和茯苓為君藥的定志丸-652則可促進神經生長因數的合成和釋放。以上研究初步揭開了辨證論治的中藥配伍理論的神秘面紗。
 
綜上所述,不同的開心散處方,其藥對配伍規律不同,可適用於不同症狀或不同病因引起的抑鬱相關疾病的治療。開心散的藥對組方是經典的方證對應關係的代表,是「藥-症」,「藥-證」,「方-症」,「方-證」關係的完美結合也是辨症(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典範。對於這三種處方開心散的功效及其機制研究,仍需着眼於經典的方證對應關係理論,並結合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力求進一步闡述這三個開心散處方的奧秘。
 

詹華強